品茶与文学艺术之一


  一、茶与诗词

  (一)茶诗的产生

  早期的文化常以酒助兴。从屈原的“奠桂酒兮椒浆”到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均为酒诗。两晋社会多动乱,文人愤世嫉俗,但又无以匡扶,常高谈阔论,于是出现清谈家。早期清谈家如刘伶,阮籍大多为酒徒。酒徒的诗常常是天下地上,玄想联篇,与现实却无干碍。恰恰在这时,茶加入了文人列。茶,也从此走上诗坛。晋代左思、刘琨、陶渊明,是对抗反现实主义的“玄言诗”派百产生的优秀作家,正是由思写出了我国第一首以茶为主题的《娇女诗》。这首诗,写的是民间小事,写两个小女儿吹嘘对鼎,烹茶自吃的妙趣。题材虽不重大,却充满了生活气息,不是酒人的癫狂与呻吟;而是从娇女饮茶中透出对生活的热爱,透出一派活泼的生机。

  唐代前期,诗人主要仍以酒助兴。唐代诗人广结茶缘还是在陆羽、皎然等饮茶集团出现之后。《茶经》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茶艺,皎然叫结了一套茶思想,颜真卿组织了文人茶会,皇甫曾、皇甫冉、刘长卿、刘禹锡等把茶艺、茶道精神通过诗歌加以演染。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的是白居易。白居易一生写了大量的茶诗。到中唐时期,正是从酒居上峰到茶占鳌头的一个转折点。所以,到唐末,茶在文人中便占了优势。

  (二)宋代茶诗词的发展

  宋人茶诗较唐代还要多,有人统计可达千首。由于宋代朝廷提倡饮茶,贡茶、斗茶之风大兴,朝野地下,茶事更多。同时,宋代又是理学家统治思想界的时期。理学在儒家思想的发展中是一个重要阶段,强调干人自身的思想修养和内省;而要自我修养,茶是再好不过的伴侣。宋代各种社会矛盾加剧,知识分子经常十分苦恼,但他们又总是注意克制感情,磨砺自己。这使许多文人常以茶为伴,以便经常保持清醒。所以,文人儒者往往都把以茶入诗看作高雅之事,这便造就了茶诗、茶词的繁荣。像苏轼、陆游、黄庭坚、徐弦、王禹偁、林逋、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梅尧臣、苏辙等,均是既爱饮茶,又好写茶的诗人。

  (三)元明清以来茶诗的发展状况

  元代,由于饮茶之风从文人雅士吹到民间,加之文人生活降到底层,所以,元代诗人不仅以诗表达个人情感,也注意到民间饮茶风尚。明代虽然有一些皓首穷茶的隐士,但大多数人饮茶是忙中偷闲,既超乎现实,又基于现实。因此,明代茶诗反映这方面的内容比较突出。明人饮茶强调茶中凝万象,从茶中体味大自然的好处,体会人与宇宙万物的交融。清代朝廷茶事很多,但大多数是歌功颂德的俗品。但也有一些人写出了饮含感情的好茶诗。如卓尔堪的《大明寺泉烹开夷茶浇诗人雪帆墓》是一篇以茶为祭的典型诗章,犹如一篇祭文,但把茶的个性、诗人与茶的关系写得十分巧妙。又如郑板桥的“竹枝词”,以民歌形式写茶中蕴含的爱情: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门一树紫荆花。

  诗中好像呈现出一幅直实的画图:茅屋、江水、土墙、紫荆,一个美丽的少女倚门相望,频频叮咛,用“请吃花”来表达心中的恋情,一片美好纯真的心意。

  当代也不乏茶诗佳作。而且,由于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茶诗的内容和思想也大不同于历代偏于清冷、闲适的气氛。新时代的茶诗,更突出了茶的豪放、热烈的一面,突出了积极参与、和谐万众的优良茶文化传统。

  二、茶与小说

  唐代以前,由于茶只是供帝王贵族享受的楮侈品,加之科学尚不发达,因此,在小说中茶事往往在神话志怪传奇故事里出现。东晋干宝《搜神记》中的神异故事“夏侯恺死后饮茶”,一般认为成书于西晋以后、隋代以前的《神异记》中的神话故事“虞洪获大茗”,南朝宋刘敬叔《异苑》中的鬼异故事“陈务妻好饮茶茗”,还有《文陵耆老传》中的神话故事“老姥卖茶”,这些都开了小说记叙茶事的先河。唐宋时期,有关记叙茶事的著作很多,但其中多为茶叶专著或茶诗茶词;不过,《唐书》、封演的《封氏闻见记》等,宋代祝穆等著的《事文类聚》也有关于茶事的描绘。明清时代,记述茶事的多为话本小说和章顺小说。在我国六大古典小说或四大奇书中,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三言三拍”、《老残游记》等,无一例外地都有茶事的描写。清代的蒲松龄,大热天在村口铺上一张芦席,放上茶壶和茶碗,用茶会友,以茶换故事,终于写成了《聊斋志异》。在书中众多的故事情节里,又多次提及茶事。在齐鹗的《老残游记》中,有专门写茶事的“申子平桃花山品茶”一节。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则写了王婆开茶坊和喝大碗茶的情景。在众多的小说中,描写茶事最细腻,最生动的莫过于《红楼梦》。《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谈及茶事的就有近三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