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佛学的放生


如何理解佛学的放生

  佛教以慈悲为怀,讲众生平等,故提倡放生。《梵网经》第二十“不行放生戒”说:“若佛予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常行放生,生生受生。”《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中,载有佛往昔为流水长者子救十千鱼事。《杂宝藏经》中,载有“沙弥救蚁子水灾得长命报缘”。

  汉地佛教的放生,在唐宋时最为盛行。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诏天下立放生池81所。宋真宗天禧

  元年(1016年)敕重修天下放生池,定佛诞日为放生会。宋代遵式的《放生慈济法门》和知礼的《放生文》,即是当时的放生仪轨。现在通用的《放生仪轨》也是依据《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的大意制定的。

  放生仪轨分为洒净颂偈、说三皈依、放生发愿三个程序进行。

  洒净颂偈

  法师先在准备放生的水边、林下或山前,设置香案,放上杨枝净水等。法师手执水盂,作三宝威力救拔众生的观想,请广大灵感观音菩萨降临宣场,加持此水,然后洒沾异类,使之身心清净。作法之后,法师边洒净水边颂偈语:“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除愆,火焰化红莲。”洒净颂偈毕,法师与大众同诵《大悲咒》、《往生咒》各三遍,《心经》一卷,三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甘露王菩萨”。

  说三皈依

  法师拈香,启请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宝降临。法师代这些水陆飞行、被网捕获、将入死门的众生行忏悔。仰乞十方三宝,令其开悟,早得解脱。并对它们说:“汝等不闻三宝,不解扳皈依,所以轮回三有,堕为畜生。我今授汝等三皈依法,汝今谛听: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法师给它们授了“三皈依法”后,又说“十二因缘,了知生灭之法”;再称“四弘誓愿”,望其依愿修行。法师又为它们称赞如来吉祥名号:令其永离三途八难之苦,常作如来的真净佛子。

  放生发愿

  法师在放生之前又说:“唯愿汝等,既放以后,永不遭遇恶魔吞噬,网捕相加,获尽天年。命终之后,承三宝力,随缘往生,持戒修行。”愿放生人等,菩提行愿,念念增明,救护众生,得生安养。愿捕生人等,回心向善,同得解脱,共证真常。最后拈香念佛,将生灵轻轻放去。大众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