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女取名,8000汉字够了吗?
近日,参与编制该字表的相关官员及专家明确指出,计有8000余字的《规范汉字表》一经公布,我国新生儿的取名用字必须从中选取,乱取名、取怪名的现象将得到遏制。
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中国人的重名现象绝不是因为能够用来取名的字太少,许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名字都是从古典诗词、典籍中化用而来,但即使是这些古籍,用字量也非常有限———十三经(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包括《诗经》、《周易》、《论语》、《尔雅》、《孟子》等)不重复的字不到6000个。而今天的规范汉字达到8000多个,可以有无数种组合,还不够起名吗?
但据公安部门透露,在换领二代身份证的过程中,使用目前通行的收字7.6万个的汉字国际编码,全国人口的姓名用字中竟还有大概8000个字找不到!而据专家研究,这约8000个字中,至少有一半是错字、别字。
此外,目前我国公民的姓氏用字大概有7600余字,但其中竟有2000个字所代表的姓只有一个人在使用!也就是说,这些姓几乎都是生造或胡乱编出来,而并非历史传承的。这些现象都表明,规范姓名用字是多么迫在眉睫。
李宇明还表示,《规范汉字表》出台后,中小学教材常用字范围等方面可能面临变化。
规范汉字表对取名有多大约束力?
今后取名用字只限于《规范汉字表》里的8000余字。消息一出,网络再掀风浪。
主导者:字数够用 取怪名亮“红灯”
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说,这个字表是在过去已有规范的基础上整合修订而成,计有8000余字。目前正在走行政审批程序,如无特殊情况,今年内面世。
《规范汉字表》后期研制工作专家组组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介绍,编制工作历时8年,修改70余稿,是非常慎重的。
网民“赵化鲁”在天涯社区写道,家长为新生儿取名绞尽脑汁,形形色色的“取名馆”随之应运而生。取名“乂”、“頔”、“蠞”这些生僻字,既不好认也不好读还常闹笑话。很多人都管刘乂(音意)叫刘X(音叉)。
十三经(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包括《诗经》、《周易》、《论语》、《尔雅》、《孟子》等)不重复的字不到6000个;《全宋诗》收录了18401首诗,才用了4520个汉字。规范汉字达8000多个,可有无数种组合,还不够取名?
网民“赵化鲁”用名人证明其论点:李白、杜甫、白居易……个个响亮入耳,哪个又是靠生僻字攫人眼球的呢?人名用字规范才是真正的保障姓名权。出台《规范汉字表》,无疑是对取名上求怪猎奇者亮起了红灯。
挑刺者:与其“规定”不如“倡导”
有网民指出,乱取名、取怪名理应遏制,但“规范”到新生儿取名只能从《规范汉字表》中选,实有越权之嫌。
《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民法通则》法律地位仅次于《宪法》,连公安部《姓名登记条例》与其发生冲突,也只能让步,何况国家语委的《规范汉字表》?
《居民身份证法》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其第四条规定:“居民身份证使用规范汉字和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符号填写。”《规范汉字表》迄今尚未公布,故此法所指“规范汉字”显然不限于《规范汉字表》所列汉字,应宽泛理解成字典里所有汉字。
网民“大门五郎”说,中国人多,重名也多,全国有29万多人都叫“张伟”。“规范汉字8000多个够取名字了”这种推论一厢情愿,很难令人信服。汉字中有多少可用于人名又为人所乐用呢?譬如“死”字,用于农药名没问题,用于人名岂不近乎诅咒?
网民“皇甫天”表示,生僻的名字确实有弊端,然而不违法,既是这样还去规范,显然太霸道,是侵犯人权。
时下有不少网络词、字典,对于生僻字的查询也不麻烦。而目前通行的汉字国际编码收字7.6万个,一下规范成8000多个,会使识字量减少。
网民“宁采臣”认为,“规定”不如“倡导”、“强制”不如“建议”。“给孩子取个名,既不关乎国计也不影响民生,更不会破坏‘保八’的目标。”一个非司法、立法、行政和执法机构出台的一本“规定”,却使用“只限于”这样的字眼,本身就犯了网友的众怒。若措辞换成“参考”、“借鉴”或许更容易被人接受。
到底取名要不要受限制?
关于公民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取名字,有关的争论一直存在。比较典型的事例就是中国首例姓名权案。江西鹰潭市公民赵C在换发第二代身份证时,户籍部门要求他改名字,理由是公安部有通知,名字里面不能有“C”字,并且“赵C”也进不了公安部户籍网络程序。于是,赵C将当地公安部门告上法庭,鹰潭市月湖区法院判决鹰潭市公安局月湖分局败诉。之后鹰潭市公安局月湖区分局随即提出上诉。最后,在二审法院的反复协调下,当事双方在庭外都表示愿意妥协,双方最后达成和解。但关于赵C的名字究竟合不合法,也就没有一个最终的权威结论。根据《民法通则》,“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公安部搬出的《居民身份证法》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也不能明确表明赵C的名字不合法。
现在,又来了一个《规范汉字表》,宣布公民取名只能从这里选字。那么,很多人想问的是,第一,这个《规范汉字表》以什么形式出现不可能是法律吧最多是一个部门规章,能有多大的约束力第二,今天专家说新生儿的取名用字必须从《规范汉字表》中选取,过几天,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会不会出面纠正说,那“只是建议,不具有强制性”
之所以有人提出上面的疑问,是因为个把月前的“历史”。当时,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曾指出大部分国内卫星电视台的台标都不符合国家规范,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指出,根据相关法律,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40%的上星电视频道的台标都需要修改。此事曾经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并引起了两种意见的争论。正当争论得难分难解时,教育部官员又表示,上述言论只是建议,不具有强制性。
中国人一向对名字很注重,自古以来,传统习俗中"命名仪式"是很隆重的。为人父母者在小宝宝来临之后,甚至之前,就绞尽脑汁地翻查各种书籍,或请亲朋好友帮忙提供方案,或请起名公司的专业人员取一个好名。可见,中国人的姓名情结,是多么的深入人心。这次提出的方案是否通过,又是否会对取名产生影响,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