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研究紫微斗数的朋友都会有一个共同问题:十四主星及其他各辅星都已经掌握到基本特性,但是在推算流年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令到推算时错漏百出。
其实,这只是不知其推算流年准则而已。
一旦知道准则,计算流年时自会得心应手,但是,也非要将各丙丁戊级星的星情特性加以记住不可。
因为在推算一生运程的时候,这些小星的影响力会很少,甚至乎可以不用理会,但是,在推算流年时,这些小星便会起了很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看那一个宫位也是很重要。
因为现在坊间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准则,有的说要看小限,有的说要看斗君,有的说要看流年地支。 究竟哪一个看法才对呢?
在说明哪一个看法才对时,我首先要解释一下为甚麽坊间会有三个版本。
坊间三个版本的由来
紫微斗数在古时被视为不传之秘,是皇帝自己用来推算运程的一种术数。
相传是宋代时期发明,及至明朝,紫微斗数被用来推算皇帝流年运程,如发觉有任何问题,要立即向皇帝禀告,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而皇帝每当有大事如打仗征讨时,也会问一问钦天监,又或者叫钦天监推算流月、流日及流时,在确定没有问题後才大举出击。
後来,有一个在钦天监做事的人从京城返回家乡,利用在钦天监里学得的斗数知识自成闽派一代宗师,如是者斗数便开始流落民间。
皇室里的人为此而大伤脑筋,盖因斗数是不传之秘,如今流落民间,人人都能学会,这还得了?所以他们便想出一个异常聪明的办法,就是混淆视听!
他们索性将紫微斗数编制成「紫微斗数全书」,故意将此书流入民间,而此书则混入一些错误,以令人不能完全把握紫微斗数的推算方法。
所以,如果以为在坊间购买一本 「紫微斗数全书」而依书直算的话,我敢肯定错漏百出,前言不对後语。
而现在的大师都会有他们自己的秘本,这点不可不知。
以上的事情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各师各派的推算准则都会有所不同,而很大的原因都是代代相传时无可避免地加入一些错误的资料或删除一些关键性的推算法则;又有一些大师出版着作时故意弄错一些资料,所以令到紫微斗数在推算流年时有三个版本出来。
如何推算大限及流年
如果是这样,那麽我们应该用哪一个版本来推算大限及流年才会准确呢?笔者可以在这里告诉大家,紫微斗数全书错得最离谱的是用命宫再过一宫起大限,我们在推算大限时应该用命宫为起运的第一个大限,这样推算才会准确。
至於流年方面,真的各师各法,但据笔者经验所得,利用流年地支来起限会比较准确些;此外,流年斗君只能用来起流月,利用流年斗君来作流年推算亦会错漏百出。而小限方面则可以不理。
有些说法以流年地支命宫为主,小限为辅,不过这样反而会无所适从,试想想:若果流年地支命宫是吉,但小限则凶,那麽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所以,还是以流年地支命宫为依归好了。
最後,笔者想提一提一种在台湾非常流行的学说,就是自化忌、他化忌这一类新兴的所谓发现。
他们将化忌弄得出神入化,十二宫位也可以作为命宫然後再排十二宫位,这样的星盘便会变得多姿多采,甚麽父母宫的兄弟宫,夫妻宫的父母宫,兄弟宫的事业宫等等,还有每个宫位的地支也可以四化,这样星盘便会有超过十个四化。
我以前也为这样的算法做过一个详细的研究,发觉每一件事都会解释得头头是道,但都是事後孔明,事前完全觉察不到。
你可以说我功夫不够,但是每个宫位都会有十个以上的四化,十二个宫位名称,要做马後炮绝对不是难事。
要甚麽有甚麽,但是这又有甚麽作用呢?
若果你发觉有一个宫位是本身的流年命宫,又是父母宫的兄弟宫,又是夫妻宫的福德宫,又是兄弟宫的父母宫,而在这个宫位又有七个化禄,五个化科,六个化忌,四个化权,这个宫位是想说明甚麽呢?其实细心一想已经明白这样的推算方法是不行,再深入研究下去只会走火入魔而已。
所以笔者在这里奉劝大家不要花时间在这一方面的学理,改为研究一些徵验信号反而来得实际。